9月及10月,台東的天空有相當多候鳥過境,但主要觀賞標的是猛禽,
9月以赤腹鷹為主,10月則是俗稱灰面鷲、國慶鳥的灰面鵟鷹。
台東過境的猛禽數量,僅次於墾丁,候鳥由日本、韓國、俄羅斯等地,乘著東北季風南下,
台灣是重要的中繼休息站,隨後在墾丁匯集、落鷹,隔天一早出海持續往南飛。
台東市屬於海岸與縱谷的匯集點,上升氣流充沛,所以許多猛禽會在台東市南端的樂山,
乘著上升氣流往高空盤旋,再乘著季風往南飛,天空也很容易出現鷹柱,
一天最佳的賞鷹時間,約從上午九點至下午三點。
今年9月開始,台東野鳥學會每天都派員駐點樂山,統計過境鷹群數量,
今年還滿準時,9月一到赤腹鷹就準時報到,10天的統計數量就已經破萬,
預估月中每天過境數量會持續往上攀升,台東曾有統計過10萬隻過境的紀錄。
除了赤腹鷹外,另外還有機會看到常見的大冠鷲,還有體型僅次於熊鷹的林雕。
林雕是第一級瀕臨絕種野生動物,屬於留鳥猛禽,數量不多,樂山則有固定林雕出沒。
另外看著鳥會成員們看著天空的芝麻小點,立即分辨鳥種、數量,也是有趣的賞鷹經驗。
因為拍飛羽需特殊裝備,所以我拍不到,無法分享照片,
只能以文字敘述了。最上方照片那些裝備,動輒跟半台國產轎車相當,
但還是可以帶著望遠鏡,將飛羽的英姿深烙腦海中。
樂山在台東市南端,與卑南鄉、太麻里鄉交界,從知本內溫泉可以上山,從太麻里三和村也可以,
三和村路比較好走,但較遠,鳥會在週末也會免費帶著要賞鷹的民眾上山,
記得要穿著長褲、帶水、乾糧,還有最重要的望遠鏡,就可以輕鬆賞鷹。
灰面鵟鷹過境時,另外會新增四格山賞鷹點,
但前提還是需要天氣條件許可,山上起霧賞鷹活動就會取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