單車挑戰的最愛,平整的道路及和緩的下坡,這是東河鄉尚德村,我最愛的一景!
夏秋之際有金黃稻田會更漂亮。
去年初為了減肥,春節後決定買台單車好好運動,挑了許多網友推薦的捷安特Escape 3(逃跑3),
好騎又負擔不重的單車入門,將近2年的時間騎了許多台東的路徑,
省道、縣道都騎,但個人還是偏愛騎山路,雖然每次爬坡都氣喘吁吁,
抱怨自己幹麻把自己搞得這麼累,但騎完通體舒暢,
下次再騎同一段路,總覺得比上次的經驗更愉快、游刃有餘,
尤其逃跑3有所謂的歡樂檔,可以慢慢的爬上陡坡,
騎山路適應後,其實越來越樂在其中。
將近2年的騎車過程中,以縣道197為主要騎乘路線,
剛開始入門由利吉接197線,從富源下山,這段路程較輕鬆,坡也較緩,
進階後就從富源上山,再一路騎到45K的最高點折返,從利吉下山。
魔王挑戰是從山下的天公廟直上九伯羊肉爐,不過我沒挑戰過就是了.....
另外有幾次挑戰頂岩灣路線,從台東火車站接頂岩灣、美農,再沿著東37線騎到原生植物園,
轉往山里沿著東38線接回台9線龍過脈段,再騎回台東市,
頂岩灣及往美農的爬坡,同樣也是一段血淚史......
言歸正傳,經過近2年鬆散的自我訓練,自認為從富源騎197到45K處已經游刃有餘後,
決定要挑戰銅礦越嶺道,翻過海岸山脈騎到尚德、泰源,再從台11線騎回家,
全程約90公里。銅礦越嶺道對於許多台東朋友都感到陌生,
多數人都沒有走過,網路上的分享也不多且時間已久,所以才決定騎一趟看看。
打定主意後,選在一天放假的非假日,天氣有點陰,背上背包就出發,
行李很簡單,2顆飯糰、2壺水、補胎工具、風衣等,吃完早餐跨上單車就出發啦!
標題下著晴天限定,其實很重要,因為這段銅礦越嶺道走的人不多,
山區道路常坍方中斷,因此下雨真的不要貿然入山,即使連續下雨後放晴,
道路也可能不通,所以要出發前要有隨時折返的心理準備。
路線圖,從台東市出發,沿著舊鐵道的鐵馬道往北行,接上山海鐵馬道到卑南大圳水利公園,
騎過利吉橋、利吉村接197線,到達45公里處開始下坡,抵達延平鄉鸞山村後,
接上東23-1線(松林產業道路)開始陡上,接到東23線就抵達東河鄉尚德村,
再往前就是台23東富公路,之後接台11線回到台東市,繞出一個長條形。
公里數越密集,坡度越陡,回程的台11線很平緩。
手機軟體的海拔紀錄,其實最高海拔才564公尺,不會很高,左側的小山峰是197縣道45公里處,
從鸞山上坡很陡,歡樂檔立即派上用場,爬到最高點後,沿途下滑的路況不佳、又是水泥路,
路面不平、破損嚴重,一定要特別放慢車速。
最高海拔的涼亭,這裡應該是延平鄉與東河鄉的交界,之後就進入狹窄的山區道路,
柏油路面變成水泥路,雖然是下坡但還是要特別小心。
涼亭位在東23-1線11公里處,再騎11公里就接上東23線。
銅礦一號橋,大又平整的橋,不過是在杳無人煙的山區。
這段山路只有台灣獼猴、蟲鳴鳥叫聲伴隨左右,尤其猴叫聲特別尖銳,真的是猿聲啼不住。
從鸞山上山後,到達尚德之前,整段路程僅遇到1台吉普車,
駕駛用狐疑的語氣問「你騎腳踏車上來?」我也笑著說「對阿!」
並向他打聽之後的路況,得到可以通到尚德,但部分路況不佳的結論。
沿途有許多崩塌,泥濘的道路,單車騎過後輪圈都沾滿泥砂,煞車皮沾滿泥巴,煞車聲響也變大。
部分水泥爬坡路段因為有流水,所以長青苔,爬坡時重踩會打滑,就像踩空一樣,
大腿立馬一緊,只能停在路邊先緩一緩,按摩一下大腿吃點飯糰,
之後通過有流水路面都特別小心翼翼。
路況不佳,騎過去時很怕失去平衡一腳踩在泥巴水漥中,所以決定抬著單車,沿著路旁走過,
單車不會弄髒,也不用擔心腳踩進爛泥中。
從山區的水泥路接回柏油路後,有一種心安的感覺。
經過漫漫的山路後,終於再度看到村落及住家,抵達尚德村的七塊厝。
到了七塊厝想說之後會比較輕鬆,沒想到其實還是有許多爬坡,
只能低頭埋頭苦爬,用體能換取位能,心情一鬆懈爬坡就變得特別辛苦,大腿也隱隱發緊,
只能放慢腳步休息一下,吃幾口飯糰補充熱量,休息後大腿也比較不緊繃。
下坡後準備一路衝往泰源,這是卻發現晴天霹靂的一幕!路不通!而且是禁止通行的固定式路障!
當時腦海在盤算該怎麼辦?水已經全部喝完,飯糰剩2口,部落沒有賣吃的店家,回頭騎回鸞山恐很艱鉅,
完全忽略箭頭往右指,要用路人要從另一條山徑高遶,
但是不到黃河心不死,我還是決定牽著單車繞過路障,看看前面崩塌的情況到底是怎樣。
哇,崩塌的情況真的頗嚴重,不過運氣很好,適逢中午工人重機具休息,牽著單車可以走過,
免去高遶的痛苦,走過崩塌段,怪手司機大哥也要上工啦!
不過高遶後景觀很不錯,體能好的人可以上去看看。
尚德村的景觀平台及涼亭,可能受到7月尼伯特的蹂躪,涼亭走山了。
巧遇巧手畫家,正在畫尚德調查發現的各種動植物,最讓人驚喜的,是生活在高海拔的帝雉,
在海拔不到千公尺的尚德也有發現紀錄,尚德真的是塊風水寶地。
尚德的雜貨店全都拉下鐵門休息,一路騎到泰源才有雜貨店可以買水喝,沿著台23線往下騎,
決定走小馬隧道接台11線。
小馬隧道開鑿歷史久遠,早在日治時代就開通,當時是開鑿水圳,要引馬武窟溪的水灌溉小馬的水稻田,
之後隧道規模擴大,變成人車往來的隧道,不過僅容一輛車通行,要騎過去還是要開燈示意。
抵達台11線的小馬部落屬於成功鎮,往南騎越過鄉界的馬武窟溪,很快就到東河鄉,
當然要買肉包止飢,但重點是熱湯,喝碗湯真的是通體舒暢,
補充電解質、鈉等,之後就是平路一路回台東。
但就在吃完休息後,竟然開始下起雨,一方面慶幸騎山路沒下雨,
一方面卻也只能硬著頭皮,沿著台11線冒雨騎回台東市,
結論:
1.銅礦越嶺道人煙稀少,路況不定,要有隨時折返的心理準備。
2.個人認為上卡公路車可能比較不適合,畢竟可能隨時要下車牽車,穿卡鞋行動較不便,
爬坡還可能會打滑,穿著運動鞋騎車比較安全。
另外路況不好,騎逃跑3這種粗勇單車比較不心疼,
3.隨身最好準備運動飲料,下次挑戰應該會多帶。
4.騎單車似乎無助於減重,花了6個多小時騎了近90公里,站上體重計僅減少1公斤,
隔天放肆大吃體重還變重,真的不如花1小時跑個8公里來的實在,
雖然騎車樂趣較多,但體重的成就實在遠不如跑步!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