飛越高台,由上往下俯瞰熱汽球。
工作的緣故有機會登上自由飛的熱氣球,8/11一早,早早就到鹿野高台,遊客數量據說有四千人,
拍拍繫留的熱氣球後,就被帶往搭乘自由飛,其實自己內心是揣揣不安又帶點興奮,登上熱氣球後,
因為空間限制,所以不能帶著攝影背包,不過我還是挾帶一顆長鏡頭上去。
繫留體驗
旁邊的是法國球,在北風吹拂下已經蓄勢待發。
我登上的是美國球,球上面有老練的飛行教練Thayne Peterson ,還有台灣培育的女飛行員吳金曄,
由於當天早上吹北風,所以熱氣球安排至高台民宿的後方起飛,起飛後熱氣球將會飛過遊客上方的天空,
所以熱氣球充份加熱後,立即拆掉緊繫的繩索,熱氣球立即往天空竄,瞬間爬升的高度讓我有些腿軟,心臟砰砰跳,
往下看高台遊客很多,繫留的熱氣球看起來很小,有點不太真實的感覺。
飛越民宿
俯瞰高台,最下方正在充氣的是立陶宛球
法國球緊跟其後,背後是群山層巒的台東縱谷
飛過高台,當天共有10顆熱氣球。
飛在縱谷的法國熱氣球
清晨的海岸山脈,總是披著一層雲霧。
當天吹北風,所以我們飄到龍田村上方。
我們在高台及龍田村中間滯空,立陶宛球從頭上飛過。
吳金曄說,熱氣球的行規,因為視角的關係,上方的熱氣球需禮讓下方的熱氣球,當下方的熱氣球要上升時,
上方的熱氣球也要跟著上升。
飛行員須兼顧360度,注意四周有沒有危害氣球的東西,例如樹木及最恐怖的電線等。
高台上風勢強勁,所以熱氣球一下子就飛過飛行傘起飛場,到了龍田村上空,龍田村與高台之間的山谷反而沒有風,
所以熱氣球一直在山谷之間漂浮,看著另一顆自由飛的球往高台的方向飛,讓飛行員決定升空,看能不能飛到高台降落。
離我們很近的立陶宛球,後方的法國球也在空中漂浮。
龍田村,最大的特色就是棋盤式的景觀,在日治時代就規劃的井然有至。
上升後就看到繫留的熱氣球,還有成群的遊客,無奈風勢又變北風,所以熱氣球還是要降落在龍田。
下方的立陶宛球正飛越荖花園。
荖花荖葉加熱氣球,都是台東最夯的特產。
法國球降落在龍田大草皮,地面的追球的工作人員,也立即上前收球。
兩顆熱氣球陸續降落。
這時我們正在村莊上方,到處都是房屋跟電線,心裏的OS是,要降在哪裡?
雖然覺得飛久一點有賺到的感覺,不過接下來是更驚心膽跳的經驗。
Peterson 與正在學習飛行的吳金曄,熱氣球不大,我們三人就滿載。
這下害了,要降在哪?
盤旋龍田村的上空期間,還有村民很熱心的說,「繩子丟下來,我幫你們拉下來….」,
這應該是外籍飛行員說的:台灣民眾很熱情!
由於熱氣球無法控制方向,只能仰賴風吹,
往往看準一塊空地準備降落,下降後風向又不對,只能無奈再上升。
許多開車經過的民眾則不斷對熱氣球揮手,很熱情也很有趣,不過對於一直不能降落,球上的人其實一直很憂心,
期間熱氣球藤籃撞到樹的尾梢,甚至感覺要撞上民宅屋頂,實在是讓人更心慌慌。
最後已經快接近山區,Peterson 決定在乾涸的溪谷中迫降,
迫降時乘客須背對降落方向,雙手抓住藤籃裡的繩索,雙膝微彎,做好降落的準備。
熱氣球快速下降後藤籃先撞上小樹,再撞到河床中的草堆才停住,
心裡很害怕的胡思亂想,也擔心沒有相機袋保護的相機會有意外,
不過出乎意料的降落時很平穩,也很快就停住,Peterson 老練的功夫不是蓋的,雖然我早已嚇出一身冷汗。
降落後球一直保持充氣狀態,等工作人員到達現場,清空對球皮的害的尖銳物品,或蓋上帆布保護,
這時球上的人也才可以下球,避免重量過輕又再度升空。
上方是鹿平橋,降落地點幾乎是鹿野鄉與延平鄉的交界。
這次挑戰的溪谷收球,對體力是一大考驗,所有零件全部拆解,
又擔心球皮會被刮破,所以大家都小心翼翼,所有零件還要搬過溪谷,
到達停車的地方,收完球全部的人都滿身大汗,累的東倒西歪。
飛完後記:
很多朋友問我,熱氣球自由飛要價八千大洋,會不會太貴了一點?不過經過這次體驗,我覺得CP值頗高,
畢竟國外飛行價格據說也要300美金左右,熱氣球升空後,景觀實在很漂亮,
雙腳因為穩固的站在藤籃中,不會有坐飛行傘時,雙腳空空那種不安定感。
況且地面還有兩台車追著球跑,還要飛行員的薪資及熱氣球的損耗等,
我個人認為是比500元的繫留還有價值,也值回票價,
是截然不同的體驗。
另外,今年已經篤定不開放民眾報名自由飛,因為飛行員還需要更多的飛行經驗,
不過明年自由飛將可以熱切期待。
留言列表